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装备>详细内容

教育装备

南京市中小学校图书带量采购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13 浏览次数: 【字体:

馆藏图书是中小学校图书馆的基础,图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导向和育人质量。学校馆藏图书采购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教育部2018年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21年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图书采购工作要不断优化中小学校馆藏图书结构,促进学校分级阅读及阅读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开展集约化采购,提升装备经费使用效能,成为教育装备部门亟待思考的课题。那么,医药领域带量采购的“灵魂砍价”、以量换价是否可以借鉴?经南京市区两级装备部门认真思考,决定对教育装备采购众多品类中的学校馆藏图书这一品类实施带量采购探索。

在政府采购领域,教育装备带量采购属于创新采购方式。在本地财政管理部门和政府采购中心的支持下,南京市在采购环节和采购模式上做了一些优化与创新。


1.1    自下而上的需求搜集



带量采购的前提是明确采购量,量大才能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参与,才能让供应商形成充分竞争,从而达到以量换价的效果。
因此,规定各区根据国家、省市各级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建设标准及学校图书阅读需求合理制订全年市区属学校图书采购计划,以确保学校逐年适量增加图书,并安排经费予以保障。明确每所学校的图书经费计划由必配目录勾选计划和现采图书计划两部分组成,且优先确保必配目录勾选计划的实施。各学校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以及南京市中小学校的图书馆基础性图书装备推荐目录与学校现有同类图书进行比对,确定采购需求量。原则上,每本书配备复本不超过4本,涉及整班阅读的图书复本不超过50本。学校在完成必配目录勾选计划后,剩余为现采图书计划。
经过自下而上的需求搜集,汇总南京市各区各校图书带量采购需求,确定2022年度南京市图书带量采购总额为码洋3190万元(其中必配书目码洋1950万元)。



1.2    虚实结合的预算管理



无预算不采购。带量采购其实是各区各校的采购计划汇总之后由市级装备部门作为采购人组织的带量采购活动。
在预算申报方面,在取得财政部门支持后,由市级装备部门在预算管理系统中申请了虚拟预算资金,金额为3190万元(采购人无需实际支付),并根据此资金预算申请集中采购计划号。
分包分为两类。带量采购分包一共确定三家成交供应商,每家服务四个区。分包区校与供应商一一对应、细化需求后,明确成交金额并直接签订履约合同。分包二为现采选购,由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简称市装备中心)与成交的五家供应商签订框架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此后各区各校根据实际需求与选择其中一家或多家供应商签订具体履约合同,根据学校个性化需求到现场看样书现场订购。在实际履约合同签订前,各区各校需进入区财政预算管理系统申请实际采购预算,并按照财政管理流程进行履约验收支付。
虚实结合的预算管理,为带量采购活动的开展和支付提供了保证,这也是一种采购模式的创新之举。



1.3    分段管理的采购流程



带量采购项目汇集全市各区各校的采购需求,属于单位重大项目。在采购流程的风险控制方面,采取不相容岗位分段管理、集体研究模式,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市装备中心图书馆管理中心组专家集体研究更新必配图书书目,并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区各校;市装备中心管理科负责区校需求汇总;市装备中心招标科负责采购文件编制、采购中心对接、开标前答复供应商询问(不参与现采评审);采购文件编制完成后,征求各区意见并经单位主任室审核后由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外发布采购公告,组织招标评审;在合同签订与履约阶段,各区各校需安排专人负责。
采用不相容岗位分段管理,根据各自专业进行合理分工,从而确保全市带量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且项目采购过程中零质疑。在本次带量采购工作中,整合591所中小学校、118家幼儿园的采购需求,形成全国罕见的大额订单,喜获全国20家知名供应商踊跃投标,将多频次、重复性的分散采购整合为全市集中一次性招标,既为供应商节约了多次投标的材料、交通、人力成本,也减少了采购人的成本,更增强了议价能力。最终成交供应商均为业内知名企业,成交折扣创近几年南京市教育装备采购新低。根据各采购分包的中标折扣率加权计算,最终综合折扣率达45%,实际采购价格相当于图书定价的5.5折,比以往常规招标方式节约近700万元,《中国政府采购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南京市教育装备图书带量采购的做法与经验。实践证明,带量采购真正做到了以量换价且图书品质和服务质量不下降。
在图书带量采购过程中,依据图书带量采购文件和合同要求,统一并重塑了学校图书采购选书、配送、加工、管理全流程规范,统一并明确了图书加工与编目的验收标准,市区校三级共同把好“三关”,即书目关、选书关、验收关,让学校馆藏图书管理制度化、流程化。

图片


2.1    把好书目关

 

南京市教育装备此次带量采购工作采取必配书目与现采书目相结合的图书配备模式。
必配目录是基础目录,由市装备中心组织专家在教育部发布的全国中小学校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以及南京市中小学校相应的图书馆基础性图书装备推荐目录的基础上编制,侧重于满足教材配套阅读、教师阅读指导、学校阅读活动开展等方面需求,作为学校图书馆,特别是新建图书馆优先装备的图书目录。必配书目的小学版分年段编排,中学版分初中高中编排,教师版分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技术、教育学、课程与教学、人文与科学、心理学、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拓展阅读共九个主题编排。必配书目的产生过程非常严谨,书目适宜性能得到充分保证。
现采书目由供应商提供书目供学校现采遴选。在采购环节,各图书供应商需在投标文件中列明所供现采图书的书名、出版社、书号以及库存量等基本信息。为鼓励供应商为学校提供更加合理、更加优质的书目,评审环节对于书目总的类目和数量进行评分,特别对幼儿绘本和科普类书目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单独子项的评价与评分,引导企业提供装帧精良的高品质书目供学校选择。
确定成交供应商后,市装备中心组织图书馆管理中心组专家再次对供应商提供的现采书目进行逐条筛查与把关。当仅凭书目和书号信息审查无法确认时,会要求供应商将样书送达现场进行审核校验。在现场选书布展后、面向全市学校教师现场选书前,市装备中心会再次请专家到各成交供应商书架前查看样书,以确保现采图书质量。现采书目的严格审查机制,把好了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第一关—书目关。



2.2    把好选书关

全市整合中标单位集中一定时段在固定场所展示现采书目的样书,进入展示场所的图书都由市装备中心组织进行了预审。
预审通过的图书目录会导入全市统一的图书管理平台中,全市各校图书管理人员均可以登录平台对各供应商提供的书目进行比对,根据采购计划初步确定现场供应商人选和书目范围。各校安排学科一线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等到布展现场选书,经学校主要负责人审核认可后,学校现场在图书管理平台上确认现采书目。
现采书目确认后,会推送给供应商,供应商按照确认的书目进行配送加工,编目之后再次回到图书管理平台,后者会对配送书目进行再次校验,确认到书率。
全市统一的图书管理平台为选书、配送、加工编目等提供了支撑,也形成了业务管理的闭环,实现了图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把好选书关提供了技术保障。

图片


2.3    把好验收关


各学校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学科教师、图书馆中心组代表等成员组成。验收内容包括图书质量是否达标,适宜性是否具备,服务内容中的条形码、馆藏章、书标等项目有无遗漏,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图书加工,题名、责任者、出版发行者、索书号、条形码等著录信息项目是否准确等,特别是要严格验收勾选清单与到货清单是否一致。
市装备中心成立了市图书采购工作领导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对图书采购工作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检查各区各校负责人履行图书采购的指导、组织等职责,抽查学校图书采购书目的适宜性,以及学校图书采购项目的履约验收质量。各区要切实做好图书采购管理工作,如在本区学校图书采购、加工服务、图书质量等方面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至市图书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对有严重履约问题的供应商,可以向财政监管部门进行汇报,并将结果纳入供应商诚信体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市区校三级联动的验收监管机制,有助于把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最终质量关。


最终结算数据显示,全市最终成交码洋超5400万元,实际结算超3000万元。图书带量采购结果超过了预期效果。

2022年南京市教育装备图书带量采购之后,市装备中心又组织了全市的课桌椅带量采购,也取得了圆满的结果。带量采购的操作模式日趋成熟,后续将进一步拓宽集中带量采购品目范围,更高效利用财政资金。

图书带量采购之后仍需继续探索与思考:一是如何形成图书书目的长效机制,如何充分利用全市统一的图书管理平台搜集教师和学生意见,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家长参与进书目遴选过程中来,使学校图书馆有更多师生喜爱的图书。二是如何使现采图书的样书挑选条件更加完善,并能够留出更长的时间让教师从容、认真地进行挑选。

在项目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索中完善,这也许就是教育装备工作与众不同之处。




终审:教育装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