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名题 长数学智慧
海师附小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文化生态视域下童心课程建设研究”,本学期重点开展“儿童与传统的和谐”这一领域的研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主动关注我国的传统数学文化,在传统数学的浸润中感受数学的魅力、祖先在数学上的成就、解决数学问题的独特视角以及数学思维的多样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六年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遇见古算书《孙子算经》中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学生们觉得非常有趣,学习积极性高涨。在中国古代数学的长河里,有许多非常有趣的适合六年级学生研究的数学问题,因此,六年级数学教研组以此为契机,古题今学,古题今练,进行以“古代数学经典名题的专题案例研究”为主题进行研究。
首先,六年级数学教研组先制作了一份《数学名题欣赏与学习研究调查问卷》,以便充分了解六年级学生对我国古代数学著作、部分数学名题的了解与解答情况,进行初步的摸底。
接下来,教研组内的老师们围绕着“数学名题欣赏与学习”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数学名题的收集与欣赏;数学名题大讲堂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提升对古代名题的了解与解答水平。同时,大家群策群力,为许金泉老师的子课题研讨课《韩信点兵》出谋划策。
5月21日,许老师执教《韩信点兵》,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神帅”韩信谈起。学生很好奇,这个军事家怎么就与数学也有联系呢?在学生的好奇心暴增中,许老师适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尝试让学生还原韩信快速算出士兵人数的过程,热烈地讨论后学生们通过列举的方法找出答案,此时许老师提出一个矛盾:战场上瞬息万变,容不得慢慢举例,古人又是怎样算出人数的呢?再通过阅读理解了中国剩余定理,进而用中国剩余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们特别激动。在历史的长河中,居然深藏着这么好用的数学方法。
课至尾声,学生们依旧沉浸在思考的兴奋里,还想继续徜徉在经典数学中,许老师推出古代数学题经典著作,课已下,对学生们来说,学习与研究才是刚刚开始……
用户登录